學生團隊探究二維蛭石水伏發電新路徑
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中,能源需求如洶涌潮水般不斷攀升,能源結構轉型已然成為刻不容緩的時代命題。過度依賴化石能源,不僅引發了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更如同無形的推手,加劇著全球氣候變化。作為氣候治理的積極踐行者,中國堅定提出 “雙碳” 目標,在清潔能源探索之路上奮勇前行。而水,作為地球上最大的能量載體,吸收著約 35% 的太陽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潛力。然而,當前水體能量利用多局限于水力發電、潮汐能發電等傳統方式,這些技術受地理條件限制大、生態影響高且供能不穩定,反觀水的蒸發過程,這個持續且能量驚人的自然現象,卻因現有技術瓶頸而未被充分挖掘利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群充滿激情與創造力的學生,勇敢地站了出來,組建起一支懷揣夢想的科研團隊。他們深知,在能源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每一次突破都可能為世界帶來新的希望。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專業,涵蓋材料科學、能源工程、化學等多個領域,專業知識的碰撞與融合,為他們的科研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攻克蒸發能量回收的難題,團隊成員日夜鉆研文獻,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靈感。當了解到現有蒸發能量回收技術依賴成本高昂、工藝復雜的納米材料合成,且能量轉換效率低下時,他們決定大膽嘗試,另尋出路。經過無數次的討論與論證,團隊將目光鎖定在廉價的蛭石上。
從選用蛭石作為原材料的那一刻起,團隊便踏上了充滿挑戰的研發之路。他們不斷摸索綠色環保的制備方法,在實驗室里反復試驗,一次又一次調整參數。制備二維蛭石薄片的過程困難重重,有時因為溫度控制稍有偏差,就導致實驗失敗;有時又因剝離過程中力度不當,前功盡棄。但這些挫折并未讓他們退縮,反而激發了他們的斗志。終于,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后,他們成功從蛭石塊體中剝離出二維蛭石薄片,并構建起二維蛭石納米通道膜。
緊接著,團隊對蛭石膜進行性能測試。當發現蛭石膜展現出優異的親水性,獨特的水錨定效應使水化層能牢固錨定在通道表面時,大家激動不已,這意味著他們找到了關鍵突破口。憑借這一特性,團隊全力搭建二維蛭石納流水伏發電機。在組裝裝置的過程中,又面臨著設備調試、線路連接等諸多問題,團隊成員們分工協作,白天泡在實驗室里調試設備,晚上查閱資料尋找解決方案,常常忙到深夜。
功夫不負有心人,該裝置在室溫條件下,無需任何外部能源輸入,就能持續兩周穩定輸出 1V 左右的電壓,這一成果成功打破了傳統水伏材料的效率瓶頸,為蒸發能量收集帶來了全新的曙光。目前,該學生團隊的這一創新成果已申請相關發明專利 1 項。
這份凝聚著青春汗水與智慧的成果,不僅彰顯了青年學子在能源技術創新領域的無限潛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年輕一代在科研道路上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青春的力量足以點亮綠色能源的未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項技術有望在未來大規模應用于能源領域,為緩解全球能源危機、推動能源轉型與氣候治理貢獻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也將激勵更多青年學子投身科研創新,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作者:Chen Yuliang 來源: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大學生課堂上“身臨其境”學知識
- 我們的考題是地震后的救援,現場大屏幕讓我們仿佛置身于地震災害現場,身邊的房屋坍塌,目之所及的四個模擬人是需要我們緊急救援的對象
-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