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師學子深耕云南口傳文化,探尋傳承創新之路
在文化傳承與發展備受矚目的當下,湖州師范學院的學子們勇擔使命,積極投身于云南少數民族口傳文化保護的探索中。由人文學院學生組成的“浙力互助,數話口傳”團隊,以堅定的信念和飽滿的熱情,深入云南各地,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調研之旅。
此次實踐,團隊目標明確,旨在全面了解云南少數民族口傳文化的保護現狀,探尋切實可行的傳承與創新模式。為確保實踐的專業性與高效性,團隊成員在出發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他們深入研究相關資料,精心設計調研方案,積極組織專業培訓,內容涵蓋民族文化知識、田野調查技巧、訪談溝通藝術以及資料整理規范等多個方面。同時,團隊還根據云南的實際情況,認真籌備了錄音設備、攝像器材、筆記本電腦等各類物資,制定了詳細的行程規劃,與當地相關部門、文化機構和非遺傳承人建立了緊密聯系,為實地調研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抵達云南后,團隊迅速投入到緊張的調研工作中。他們穿梭于云南的各個民族聚居區,與當地的長者、文化傳承人、民間藝人傾心交流。在與白沙細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交談時,團隊成員被傳承人的堅守精神深深打動。傳承人講述了白沙細樂的悠久歷史,這部以納西族古老傳說故事“龍女樹”為題材的古典音樂組曲,承載著納西族的民族性格和深厚情感,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靠口傳心授傳承至今。盡管傳承之路充滿艱辛,但傳承人們始終堅守,用心靈和技藝詮釋著這份千年古樂的魅力。
在白族聚居地,團隊成員圍繞白族語言的傳承現狀展開深入調研。他們了解到,在過去,白族孩子自幼學習本民族語言,但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出家鄉,白族語言的使用場景逐漸減少。傳承人們對此深感憂慮,他們表示白族語言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民族的歷史和情感,若逐漸消逝,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不過,傳承人們也看到了一些積極變化,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學者與志愿者的參與,都為白族語言的保護帶來了新希望。
除了與傳承人交流,團隊還積極開展問卷調查和實地觀察。通過對問卷數據的分析,他們發現云南口傳文化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大眾認知度低、宣傳力度不足、現代化沖擊導致年輕人興趣減弱、傳承人才斷層以及與現代科技融合度低等問題。但同時,大家也看到了希望,大部分受訪者對參與口傳文化相關活動表現出濃厚興趣,認為口傳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其傳承與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云南少數民族口傳文化,團隊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制作了“云端語韻”網站。網站設有多個板塊,“史海溯源”呈現口傳文化的歷史和現狀;“口傳華章”以豐富的影音、圖片資料展示各類口傳文化;“聚議口傳”為愛好者提供交流平臺,大家可以分享見解、提出建議。這一創新舉措為口傳文化的傳播開辟了新途徑。
此次“浙力互助,數話口傳”實踐活動意義重大,團隊成員不僅收集到了豐富的資料,深入了解了云南少數民族口傳文化的保護現狀,還深刻體會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入研究,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推廣云南口傳文化,努力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湖州師范學院 來源:湖州師范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哲學2301班團支部團組織生活
-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年團員深刻理解“團紀鑄魂”的政治要求與“科技強國”的時代使命
- 05-12
- 尋找紅色記憶,傳承革命文化
- 本文聚焦靖江市“東線第一帆”紅色文化傳承,以渡江戰役為背景展開調研。靖江市作為渡江戰役東線起點,在1949年動員大量民船與船工,助
-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