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遼寧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1班學生實踐團隊在團隊負責人李鑒達的帶領下,前往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展“六地”紅色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通過實地參觀,深入了解“抗日戰爭起始地”的歷史脈絡,體悟東北軍民的抗爭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懷與歷史責任感。
銘記歷史起點,開啟實踐之旅
實踐當日,團隊首先來到博物館主廣場,以標志性建筑“殘歷碑”為背景合影。這座以翻開的臺歷形式呈現的建筑,銘刻著“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農歷辛未年八月初七”等字樣,直觀呈現了那段沉重的歷史時刻。進入館內序廳,巨大的浮雕墻展現了東北軍民在日軍鐵蹄下的苦難與抗爭,莊嚴肅穆的氛圍使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歷史的沉重。
追溯侵略根源,揭露罪行本質
在“九·一八事變的歷史背景”展區,大量歷史圖片與文獻資料揭示了日本自明治維新后逐步推行的“大陸政策”及1927年東方會議制定的侵略方針,展現了日本蓄謀已久的侵略野心。“制造戰爭借口”展區中,柳條湖鐵路爆破場景的復原與相關物證,清晰揭露了日軍自導自演、嫁禍中國軍隊的卑劣行徑。
見證淪陷苦難,感受殖民暴虐
“九·一八事變爆發與東北淪陷”展區詳細描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軍突襲北大營、占領沈陽城的過程,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被迫撤退,短短四個多月東北全境淪陷。“東北的殖民統治”主題展區通過中、英、日三種文字的展板與灰色墻面上的歷史照片,揭露了日本炮制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實施殖民統治的真實本質,偽滿洲國名義上是“獨立國家”,實則一切權力操縱于日本關東軍手中。
正視血腥統治史實,銘記文化侵略
“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血腥統治”展區中,黑白照片記錄了日軍用鍘刀屠殺無辜百姓、抓捕勞工的場景,“日偽軍警在東北制造的部分慘案”展示板以詳實數據揭露了“平頂山慘案”“白家堡子慘案”等暴行,遇難人數觸目驚心。“奴化教育”與“文化專制”展區通過文獻與實物,揭示了日本推行日語教育、控制媒體輿論等文化侵略手段,妄圖從精神層面瓦解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
致敬抗爭先烈,傳承英雄精神
“東北軍民的抗日斗爭”展區展現了東北抗日義勇軍與抗日聯軍的英勇事跡。東北各階層民眾自發組織抗日武裝,楊靖宇、趙尚志等抗日將領領導游擊戰,崔石泉(崔庸。銝|根等抗日志士的照片與介紹,讓團隊成員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日力量的堅定信念?逃小读x勇軍進行曲》歌詞與音符的墻面尤為震撼,該歌曲以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戰斗生活為素材創作而成,激昂旋律激勵著中華兒女。
領悟抗戰精神,勇擔時代使命
在“抗戰精神”主題紅色背景墻前,關于抗戰精神的論述引發團隊成員深刻思考,墻右側的抗戰傷亡損失圖表以直觀數據讓大家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來之不易。“九·一八的警示”展區通過模擬法庭場景與歷史文物展陳,強調銘記歷史、防止悲劇重演的重要性,多語言展板總結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呼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此次參觀,團隊成員系統學習了“九·一八”事變相關歷史,深入理解了“抗日戰爭起始地”的深刻內涵,對抗戰精神的時代價值有了更全面認識。作為經濟學院學生,團隊成員特別關注日本對東北經濟掠奪的歷史,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的辯證關系。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入學習“六地”紅色文化,結合專業優勢,探索紅色文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融合路徑,為遼寧全面振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